【細聽】Tool - Schism 深入評論

 

Tool 樂團於2001年發行Lateralus專輯,是一張將Tool推向更藝術面、更Progressive 的代表性專輯。而其中的Schism這首歌,更讓他們在2001年拿到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團獎。

Schism 是一首透過強調Bass Riff,去入門了解Progressive(詳文末引戰文附註)手法概念的相當棒的歌曲,我們不需要擁有太多樂理、和聲學的知識(Tool 在 Schism 的和聲編輯上相當簡單深刻,拍號的變換也相當淺顯易懂,用來做和聲輔佐的吉他更是編輯的恰到好處)憑著直覺,憑著我們對音樂畫面的想像,我們就可以直接探索這首歌深刻的內容。

這首歌曲裡面到底有什麼有趣之處和內容呢?讓我們來看看。

 

 

躊躇不前的步伐

  • 聆聽這首歌時,別急著去找尋歌詞,也請你無視MV的畫面。專心聆聽Riff與節奏。

透過歌名Schism(分裂),我們先想像現在腳下所踩的地面,正在龜裂的畫面,一點一點的 …… 一點一點的。

 

簡單的四個音的BASS樂句,用降B(六級)、Dm(一級)、C(七級)、降B(六級),帶出引子的情境之後,進入 Theme I 的主題旋律。看似困難特殊的節拍,其實相當引人入勝。Bass的高音構成的樂句,彷彿猶豫不決、拿不定主意的感覺,在Theme I段的吉他對位,承襲了Intro運用降B和弦的和聲。如同小時候音樂課,音樂老師常常告訴我們的:六度給人往前推進的感覺,Tool就是在這裡簡單的運用了基礎的和聲概念,似乎在告訴我們:地面正在龜裂了,裂痕會一點一點的、若有似無的繼續擴大。

 

 

接著我們進入了主唱的段落。Bass 的躊躇不前的主題仍在繼續,但原本重複演奏的Riff高音,時而維持原樣、時而低下一度,強化了躊躇不前的感覺。在Vocal I 的吉他和聲,彷彿在加油添醋似的,增加了Dorian調式的增六度把氣氛帶得更混亂複雜,進入Am調的Bridge A。原本5/8+7/8的躊躇不前的韻律,轉化成因懊惱兒搥牆的6/8+7/8的沈重進入下一個Vocal 與 Bridge的循環。

我愛死Vocal III到Vocal IV這段了。那種在前面兩分鐘鋪陳的憤怒、狠勁、與爆發力,主唱在唱完Vocal III的段落的瞬間,彷彿吸了一口氣後捏橘子大叫恰 ~ 恰 ~ ! …… 我是說怒砸東西洩憤的時機點,相當有畫面。

圖片擷取自網路

undefined

呼 ~ 這個巧思真是太棒了!

 

暴風雨前的寧靜

 

如果說,小學音樂課老師常講的 V7 -> I 這個終止式,是利用V7的不和諧感,來迫使聽眾想要急於回到 I 級和弦的歸屬感。以同樣的邏輯來想像的話,Section II 到Am調的設計,對我來說也有類似的感覺。Section I 從 Vocal A 開始,用了很多Dorian調式裡的增六度,聽起來相當詭局且不和諧,彷彿Dm不是我的家一般。一直到Section II的Am調,才彷彿一切都和諧了起來。

然而調性和諧了,節拍的變化卻依然如暗流一般試圖提示著我們:事情還沒結束呢!本來躊躇不前的5/8+7/8的韻律,轉變為緩慢前進步伐的6/8+快速掃視四周的3/8拍,彷彿尋找裂縫的根源。然而尋找到發展段時,找尋到的不是根源,而是更大的裂縫(用沈重的Bass主題暗示)。

 

你有過在嘗試解決問題時,樂試著找出問題卻發現越來越多問題與壓力的暈眩感嗎?

上表的段落就給我這樣的感覺。裂縫已經大到整個土地崩解,站在裂縫上的自己隨之墜落。

這裡的主題再現太棒了!回到整首歌最重要的主題樂句之虞,還順著劇情的推進給了新的畫面。是那種世界崩解當下,破碎的事物重重落下的畫面。

所有樂器往低音跑,吉他和聲改為低音的強力和弦。前面鋪陳的所有一切都不再存在,只剩下主題、重量、主唱的憤怒與悔恨,來到最後的結尾段。終於是大家熟悉的4/4拍子,Dm調也不再帶有Dorian的不和諧感,留下Riff最後一個七級音C,以及強調快要結束的降E,最後緊迫的收掉樂曲。

只剩下喘息中的我們 ……。

 

總結

 

不愧為將Tool推向藝術與Progressive Metal之作,這首歌的演奏技巧其實不複雜,連同奇特拍號的設定也都很淺顯易懂,但歌曲推進與器樂合聲編排卻非常巧妙且環環相扣。如同一個相當完美的劇本,Tool將分裂這個歌曲主題用器樂+主唱「演給你看」。每個樂句、節拍的編排都相當巧妙,讓聽的人不自主的被帶入劇情的深淵。

整體劇情可以分成:【Section I】裂痕 -> 裂痕擴大 -> 獨自憤怒 -> Section I 結尾【Section II】獨白 -> 悔恨 -> 不甘心 -> 全曲結尾
不同於一般流行樂,就是Verse Chorus唱給你聽而已,Progressive 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將這些劇情變成幾分鐘的微電影,而Schism在這點上也做得相當棒。我喜歡Schism的原因在於:不同於迷幻曲風的那般暈眩緩慢,也不同於著重技巧的那般難以消化。

然而這般我相當喜歡的作品,也是有缺點的。在小弟極小的分享樣本數之中,也有不小的比例認為歌曲太過沉悶,Bass主題實在是演奏的久到一個不行,如果Section I 能短一點就好之類的。(恩 …… 我無法想像Section I縮短會怎樣)

整體而言,我個人心理認為Schism是一首沒人超越得了的神作,其中基礎和聲理論、節拍設計、故事演進、器樂編曲材料設計等等,都完整融合在「分裂」這個主題裡面,沒有超展開、沒有令人感到出戲得點。我覺得Schism適合在一個人時關上燈,閉上眼睛聆聽並且想像歌曲的畫面;不適合工作時或開車時聆聽,更不適合連續聽太多次,畢竟負能量太多。

 

 

〔附註〕

  • 請原諒我不用“前衛”這個詞,Progressive在字面翻譯上是“進步”的意思,而本字的形容詞定義中如是說:denoting an aspect or tense of a verb that expresses an action in progress, e.g., am writing , was writing.表示正在進行的動作的時態。維基百科也提到:前衛金屬的實驗性質大部分是以傳統樂器演奏複雜節奏與歌曲結構 …(中略) … 強調技巧與理論上的複雜性(如奇特的拍子記號、複雜的歌曲形式、融合爵士樂的影響)而不論是爵士、還是古典音樂,能夠發展出奇特的拍子記號、複雜的歌曲形式以及和聲功能等等,撇開技術提升這些事不談,不外乎就是強調音樂在「時間的藝術」上的展現。
    小弟拙見:Progressive 與其說是充滿實驗性的前衛音樂,不如說是百年工法、尊絕不凡的時間藝術音樂。而之所以叫做Progressive,其實是形容在歌曲或專輯中,如同影片般有時序進行的一個概念,而非領導時代進步的「前衛」一詞可以闡述的。(以上備註開放留言來戰)
arrow
arrow

    Liquid Metal 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